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公历2月18日—20日交节。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
今年雨水从2月18日18时6分18秒开始,节气三候是獭祭鱼、鸿雁来、草木萌动。雨水时节,天气变化不定,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较多的时节之一,忽冷忽热、乍暖还寒,日常饮食起居、运动出行也应随之改变,尽量减少疾病或损伤的出现。
1.规律作息,保暖防寒
雨水时节,乍暖还寒、忽冷忽热,穿衣着装要谨记“春捂”原则,不宜过早减少衣物,更不可骤减,年老体弱者换装尤应谨慎,以防冷热变换引起风寒感冒。此外,天气由寒转暖,各种致病细菌和病毒随之生长繁殖,为避免春季疾病的发生,要勤打扫、常开窗,使空气流通,减少人群聚集;同时早睡早起,规律作息。
2.补充营养,平衡膳食
雨水时节天气变化无常,饮食调养应侧重于调养脾胃和祛风除湿。建议大家在适当进补的同时,注意节制,不要暴饮暴食和酗酒,不要太咸,尽量减少熏腌以及深加工的肉类制品的摄入,还要注意荤素搭配,适当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注重营养的均衡。
另外由于天气忽冷忽热,导致人体的血管收缩不稳定,容易诱发中风、心绞痛等的发生,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基础性疾病的人应严格戒烟限酒,饮食上要控制盐、胆固醇、脂肪的摄入,积极防治高血压及其并发症。
3.注意卫生,防范疾病
雨水时节,是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季节,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诺如病毒等多种病原体还比较活跃。特别是春节过后返程人员(外出务工人员、学生等)流动大、聚集机会多,大家到人流密集的室内公共场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建议全程佩戴口罩,还要注意个人卫生,做到及时洗手或用消毒湿巾擦拭双手。
另外,建议幼托儿童、学生、孕妇、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性疾病者等重点人群及时接种流感和肺炎球菌等疫苗,提高免疫力。
4.适量运动,增强体质
雨水节气之后天气变化不定,容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可能出现精神抑郁、忧思不断等,对健康不利。在此期间,大家应顺应自然界气候的变化,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多登山踏青,以放松心情、改善不良情绪。但因为雨水节气早晚仍然较为寒冷,不宜做过于激烈的运动,可做些诸如散步、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等较轻松的运动。
5.谨慎出行,防滑防寒
雨水时节,降雨开始,雨量渐增;另外,寒潮入侵时可引起降温降水。外出时,建议做好防滑防跌倒措施,尽量不要穿塑料底的拖鞋,尽量避免在积水或结冰的路面行走或骑行,开车注意控制车速、保持车距。